【時報-台北電】金融業對陸曝險再刷新低,根據金管會統計,截至今年5月底止,金融三業(銀行、證券期貨投信、保險)對陸曝險合計8,283.89億元,年減逾2,000億元,減幅近2成。
其中,銀行曝險跌破8字頭,壽險業曝險年減逾3成,減幅居三業之冠,顯示在中國大陸經濟趨緩、地緣政治風險升高情況下,台灣金融業對陸投資放款皆趨審慎。
銀行業對陸曝險自2018年中美貿易戰爆發後就開始大降,2023年已跌破兆元,今年5月更失守8,000億降至7,685億元、年減18.67%,曝險占淨值倍數達15.9%,年減幅達25.2%。銀行局官員指出,銀行對陸曝險主要分為授信、投資、資金拆存,就絕對金額來看,授信金額年減1,125億元是曝險下降的主要因素,授信減少的原因,一是母數大,去年5月達6,174億元;二是因為企業舊貸還款、新貸時會考慮大陸經濟趨緩、債務與房產風險上升,企業偏向保守。
根據銀行局統計,目前對陸曝險占淨值比前三大銀行為中信銀行占淨值比49%最高,其次凱基銀行38.3%、第三是永豐銀行35.5%;以金額來看,中信銀曝險1,800億元居冠、台北富邦銀行858億元次之、永豐銀625億元排第三。
保險業方面,壽險業今年5月底對陸曝險金額為499億元、年減30.69%,主要是壽險對陸有價證券的投資收手;產險業對陸維持零曝險。
證券期貨投信業至今年5月底止,對陸曝險100.39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7.88億元或21.73%。證期局說明,期貨商及投信投顧業曝險減少,主要是大陸經濟下行風險增加,因而調整部位,另外,5月因關稅議題衝擊,匯率、信用利差波動較劇,因此有價證券部位有減碼。(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魏喬怡/台北報導)
☞警語:以上媒體報導,非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投資前請獨立思考、審慎評估。nStock網站所有內容僅供APP使用教學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