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台北電】川普政府政策一波波,金融市場震盪加大,在第二季的投資策略上,六大銀行一致認為債券投資絕不能少,可分散風險,波動又較股票低,為第二季必備投資工具。
銀行分析,第二季的市場雖然充滿不確定性,但機會、風險往往一體兩面,投資策略上可先聚焦固定收益,再逐月提高股票占比。此外,國外債近年也成為銀行的重點推廣,第二季可鎖定高票面利率債券。
國泰世華銀行表示,作為投資壓艙石的固定收益資產方面,可以美國主權債和金融債為重,受惠於美國經濟相對穩健、投行業務旺盛,美國大型銀行盈利無虞,所發行債券品質更佳。
中信銀行認為,第二季投資目標先以控制投資組合波動風險為優先,可利用與金融市場連動較低的私募資產,如巨災債券、多空策略的低Beta避險基金、中短天期的優質債券及營運獲利展望佳的防禦性產業降低整體投資組合波動性。藉由高息存債強化投組防禦力,穩健存債策略,中天期、高品質投資級債,更凸顯抗震功能,強化投資組合防禦力。
台新銀行認為,由於關稅不確定性高,利率可能維持高檔,建議可於利率高檔期間布局固定收益商品,如複合債、非投等債,或以股債平衡策略因應。
公股銀行看好國外債,主要是因為具有穩定票息收入強項,加上配息穩定,因此受到高資產客戶的青睞。第一銀行規劃,在美國關稅議題及降息循環期拉長的環境下,投資人大都採觀望態度。因此第二季國外債銷售以中短天期的高票面利率債券為主軸,鎖住當下的收益率。臺灣企銀今年重點將以投資等級債且具知名度的公司債為推展主軸,並引進低信評、高票息的債券供專業投資人選擇。
華南銀行分析,川普持續推動關稅戰,加上全球乃至於美國經濟成長動能預估放緩,預期市場將持續存在波動風險,建議投資人可將資金布局在信評優質的公債或主權債標的,或企業營運基本面穩定的銀行相關債券,有助降低投資波動風險。因市場對穩定收息需求仍在,且美國聯準會 (Fed)未來有機會降息,有利提振債市表現,預期第二季國外債銷售熱度可望持續加溫。(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孫彬訓、魏喬怡/台北報導)
☞警語:以上媒體報導,非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投資前請獨立思考、審慎評估。nStock網站所有內容僅供APP使用教學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